文峰寺位于扬州市区南郊古运河东岸,始建于明万历十年(公元1582年),寺因塔而成。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第二、四、六次东渡,都是由此解缆入江。清代康熙、乾隆皇帝数次南巡,也从这里经过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《嘉庆重修扬州府志》卷二十八“寺观”记载:“文峰寺,官河南岸,明万历十年知府虞德晔建七级浮屠,并建寺。德林老和尚曾一度住持文峰寺,弘扬佛法。2001年,文峰寺被批准恢复,并于同年7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。图为修复后的文峰寺鸟瞰图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知府虞德晔建塔,建塔的资财由镇存募化,而建寺的却是住持僧真玉。可以说,文峰寺的修建过程与文峰塔的修建过程是同时进行的。只是文峰塔名盛,寺因塔而成,加之王世贞为文峰塔作记,故留存下来的文字多为塔的叙述。图为文峰寺北侧厢房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塔建成后,御使邵公即题名“文峰塔”。“盖取于堪舆家言:为一方科甲助也。”其意为文风昌盛、文脉顺达。文峰塔的建成将文化、宗教、民俗合而为一,在扬州具有观赏性和标志性的双重意义。图为文峰寺钟楼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文峰寺钟楼内大钟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文峰寺天王殿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文峰寺大雄宝殿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文峰塔为七层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宝塔,塔身青砖青瓦,下为砖石须弥座,底层回廊围绕,二至七层为挑廊做法,塔顶为八角攒尖屋顶,通高44.75米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远处眺望,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,体现了中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,是目前扬州市所有寺院中唯一的一座古塔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文峰塔下为文峰寺,寺门朝西,面临运河。这里古称三湾子,运河进入扬州这一地段,有三湾以蓄水势,人称“三湾抵一坝”。文峰塔建在这里,自然成为进入扬州的显著标志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塔上的灯龛,起到航标的作用。由明及清,粮船盐艘皆由塔下经过,帆樯林立,盛极一时。自此,这里便改称宝塔湾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自2002年7月始至2003年1月,文峰塔经过五个月的大规模修建,校正塔身,撤除所有的水泥构件,恢复木结构原貌,新增了佛像。至此,文峰塔始复旧观,还原了历史本色。至2006年6月10日,文峰塔重新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自2002年8月能度法师住持文峰寺以来,文峰寺开展了诸多的宗教活动,请鉴真学院法师开办居士培训班启蒙开示,请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法师开设专题讲经说法。经常性地开展中医义诊活动,扶贫帮困、治病救人。自2007年起,文峰寺不再收取门票,完全对外开放。2008年,文峰寺成立了慈善功德会,与社区联合救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。图为文峰寺方丈能度法师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
古老运河水,灵秀文峰寺。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,文峰寺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,并成为古运河畔的一处庄严佛刹与亮丽景观。图为文峰寺规划效果图。(图片来源:凤凰佛教 摄影:扬州文峰寺)